关注微信公众号关注抖音号
首页 => 校园快讯 => 正文
立德树人,因材施教 ‖实外西区举办2018年(第17届)教育教学年会
发表时间:2018-12-19 09:44:45 来源:成都实外西区 编辑:成都市实外西区
点击/评论:2737/0

2018年12月18日,成都市实验外国语学校(西区)举办2018年(第17届)教育教学年会,本届年会共分两大板块,第一板块是六堂展示课,分别为语文、数学、英语和班会课;第二板块是专家讲座,讲座题目是《学生培养目标的纠偏——四大关键能力的深度剖析与培育方略》,由全国优秀语文教师、上海市特级教师、上海市优秀校长高纪良教授主讲。本届年会得到成都市教科院的大力支持,市教科院程一凡、黄祥勇、吕红霞、罗炯彬等专家莅临年会并对各学科的展示课进行评判,实外西区全体教师以及来自省内百余所学校的教育同仁共同参加了此次盛会。

本届年会实外西区向参会嘉宾展示了学校教育教学改革中不断探索实践的历程和成果,分享了实外西区的教学经验和教学策略。实外西区始终追求教育本质,全力推行素质教育,全面践行现代教育理念中因材施教的教育理想每个学生在原有的基础上得到最大限度的满足和提高,为学生的个性发展、全面发展和终身发展奠定坚实基础,并积极应用现代化教育信息技术手段,为学生建立多元多向的评价与诊断体系,助力分类分层教学的有效实施

本届教育年会展示内容获得与会专家和同仁的一致认可,构建了教育同行学习与交流的平台实外西区始终坚持与业界同仁共同促进优质教育资源的高效互动用自己的特色与优势为教育赋能,更值得肯定的是,本届年会社会进一步了解到实外西区的每一位老师都能恪守“立德树人”的责任,都能践行“因材施教”的理念,让每一位学生成为更好的自己!

 

主题班会:

实外西区素质教育:“习惯、品格、能力、志向”促进学生发展

习总书记强调新时代教育的根本任务是立德树人,所以学校加强德育工作是指导青少年成长的关键。教育家陶行知说:行为养成习惯,习惯形成品质,品质决定命运。好习惯是幸福人生的坚实基础,拥有良好的习惯能收获良好的命运,拥有幸福的人生,因此,“习惯的养成、品格的修炼、能力的培养、志向的确立”是促进学生成长、成才、成功的核心要素,实外西区以此为工作重点,为学生个性发展、全面发展、终生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好习惯成就美好人生》

授课教师:庄祖见

 

    庄祖见老师结合班级学生实际,以实外西区初一年级经典品格——独立、礼仪、诚信为德育教育目标,引导学生认识好习惯的重要性,探究好习惯培养的方法,为学生在“求学”、“做人”、“处世”等方面的好习惯的养成指明方向。

 

课堂以《西区最美瞬间》作为引入,再以《学长有话说》发现西区求学路上的好习惯对未来人生的影响;接着,引导学生讨论分享入校以来自己实际生活中感受到的好习惯以及在习惯方面的进步,进一步让学生感知好习惯对己、对人、对社会的重要性;然后,通过“小明的困惑”的情境分析,引导学生讨论探究困惑形成的根本原因以及具体解决的办法,从而找到习惯养成的方法和初一年级在学习、生活、与人相处三方面应该养成的重要习惯;紧接着,通过对初一年级重要的好习惯进行合并同类项,发现好习惯的养成与校训“做人品位高雅、做人追求卓越”的关系,从而指明好习惯养成的方向;最后,通过杭州西湖文明使者“逗逗”自觉扔饮料瓶,进一步印证好习惯对于个人美好人生和社会文明的重要意义。


 

专家评价:

 

成都市教科院吕红霞:习惯是我们从小学到大学都会谈论的话题,看似很容易说的“习惯”,实际很难真正说到学生心里,很难上出彩。而本节班会课,庄老师针对学生的实际情况,重在解决如何养成良好习惯,养成哪些好习惯来适应初一年级的学习与生活,以“小明的困惑”为中心展开,讨论好习惯的重要性,探究习惯养成的方法,以及落实初一年级应该养成的重要习惯。情境的设置,让学生能共情,更让学生自我生成对好习惯的认知。 

  


学科展示:聚焦关键能力,彰显质量品质 

肖明华校长在新学年工作会议上以《加强重点工作的精细化管理,全面提升学校的核心竞争力》为题详尽阐释了实外西区的办学方略,其中,专门论述和强调了提升教学质量,强化办学品位。肖明华校长指出,教学质量是衡量一所学校办学质量的最重要标准,是学校工作的核心,是赢得家长普遍赞誉和社会广泛认同的基础,教学质量是当前社会及家长最关注、最关心的事。实外西区将从课程的优化、教材的开发、教法的改进和评价的强化四个维度上狠抓教学质量管理,为学生的持续发展和终生发展负责,他要求每一位老师都应当强化教学质量意识,努力提升教学水平,不断整合资源,群策群力,研究开发更具实外西区特色的校本教材,研究固话特定学科的基本教法,尤其提到了大国自信从文化自信 开始,要加强学科建设,彰显实外西区的办学品位。

本次年会的学科课堂展示,集中反映了实外西区“阅读、写作、演讲,培育人文素养;反思、批判、创造,树立科学精神”的培养策略,并集中展示了实外西区在课程的优化、教法的改进等方面取得的显著成果。

 

语文学科:

 

蒲玉山(高二年级):《老人与海》(名著阅读课)

 

高二年级语文老师蒲玉山老师代表高中语文组参与了此次献课。简洁的语言,独到的视角,带领学生走入经典名著——《老人与海》。“学经典之文,是为内化为自己的力量。”蒲老师如是说。课堂上,蒲玉山老师引导学生“于无生处生疑”,针对小说情节安排,提出有探讨价值的问题。接着又带领学生走入文本,探究小说人物形象。在刚性的硬汉形象下,学生们逐步挖掘到人物的深层意蕴,感受到了硬汉身上的柔性魅力。蒲老师的引导让同学们丰富了对硬汉形象的理解,探索到人物形象的多面性。最后,蒲玉山老师补充创作背景让学生重新定义了“失败”的内涵。这位伟大的作家,为我们塑造了一位超越时代并能引领时代的人物形象。责任、担当、勇气……学生们各抒己见,分享与交流我们应当如何去面对厄运的来临。这种内化于心的力量,充盈在每个学生的心中。

 


 

龙曼(初一年级):《狼》(群文阅读)


龙曼老师作为初中语文组代表参与献课。课堂容量大,安排紧凑,设计巧妙,课堂妙趣横生。整堂课由“巧加叹词,趣读课文”、“知人识狼,把握主旨”、“群文阅读,众眼看狼”三个中心环节构成,在趣味中,带学生进行深度阅读并进行了类文拓展与比较。让学生从蒲松林的《狼》走入众多文学作品中的“狼”,对动物的理解从传统文化意蕴走向了基于人性本质及生命层面的理解。课堂感动之余,学生们更真切地感受到:动物的爱、希望和恐惧与人类没有什么两样,出于同源,落于同地。

 

 

专家评价:

 

献课结束后,实外西区副校长曾校长主持了语文年会展示课的评课。与会专家对两堂课都给予了高度评价,天府新区教研员龚老师从四方面进行了点评:1、有意义。2、有效率。3、生成性。4、常态性。并称“这样的课堂让我们感受到了学校办学理念所提倡的科学精神和人文素养。”成都市教科院程老师总结了两堂课的相同点:激活了学生的思维,凸显了学生的主体地位,展现了教学思考的深度,引导了学生的情感态度价值观。同时分析了两堂课的特点:第一堂课教师的问题设置到位,看中学生的需求,注重反馈,教师有意识了解学生情况,抓住了文章重点,从心理描写来认识人物,注重生成的板书,注重学生感受,环节目标较好地达成了。第二堂课,龙老师的亮点在于极富创造性,借助巧加叹词来引导学生阅读,这样的设计有趣而有意义,课堂体现了文言教学的特点——在读中体会与感受,同时运用群文阅读的方式增加了阅读的宽度,体现了阅读的坡度。  

 

数学学科

 

代小梅(高二年级):《寻根探源解奥秘——阿波罗尼斯圆》

 

本节课的选题紧紧围绕我校“反思批判创造,树立科学精神”的培养策略,以学生数学学科核心素养及关键能力的培养为目标,深挖教材,并结合本学期教学重难点,确定以教材思考题以及140页探究内容为载体,让学生探究平面内动点到两定点距离比为常数的点的轨迹,即阿氏圆。另外,各地高考经常以阿氏圆作为背景命题,因此这个内容又与高考紧密联系。  

 

在教学设计上,首先通过回顾椭圆、双曲线的定义及他们的异同点,从和、差,引入积、商,激发了学生继续探究的兴趣,从教材中的练习再得到阿氏圆的一般性结论,让学生通过总结,发展认知能力,培养学生的科学精神。从一个例子变式出后面的练习题目,层层深入,把阿氏圆从正用到逆用再到变形应用。教学过程中,注重一题多解,更总结多题一解。从立体几何的应用再到生活中实际问题的应用,培养了学生的直观想象和数学建模的数学核心素养。尤其是通过小组合作,让学生合作担当,培养其社会责任意识。课堂上,学生情绪饱满,思维活跃,广泛参与并积极发言,展示了西区学生自信阳光的气质。

 

 

专家评价:

 

天府新区教科院肖勇:①教学目标有针对性,教材的探究,变式的设计,问题的设置非常好;②教学“四基四能”的落实非常到位,能有效提升学生的数学抽象能力、逻辑推理能力、运算能力;③数学的基本思想如函数与方程、分类与整合、划归与转换、特殊与一般、数形结合的应用与总结贯穿课堂;④学生的展示非常优秀,学生回答问题幽默风趣,展现了西区学子较高的综合素养。

 

成都市教科院黄祥勇:首先是选题好,所选内容具有丰富的数学文化背景;其次是教学设计好,从学情分析,到教材的挖掘,课题的引入,变式的活用,探究问题的方法等都做得非常的细致;再次是实施好,从定义到性质,再到应用,教学流程清楚,逻辑性强,老师组织有序,点拨恰到好处;最后是评价好,他说好的数学教学具有较好的生长点,能让学生有深度的思考,能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让学生觉得学数学是有趣的、有用的。

 

英语学科

 

官丽(高一年级):《EIM教材 Unit3 Fiction in Mind阅读教学》

 

在平常的教学中,实外西区的英语老师注重“润物细无声”的教学技巧,从多方面、多层次培养学生的学科素养。为了把学生培养成为具备跨文化交流的国际化人才,外语组的老师组织了丰富多彩的二课活动,即辩论组,演讲组,话剧组和模联组等,有相应的老师负责组织和指导。尤其是在教学中认真落实了关于外语核心素养的培养策略,开发和更新了校本教材,并科学使用校本教材。   

 

官丽老师上课的班级是高一一班,学生具备在阅读中获取细节信息的能力。官丽老师的课堂生动活泼,课堂设计环环相扣,问题层层深入,帮助学生在理解文本意义的同时,运用到了推断、预测、续写等手段,让学生多角度分析人物性格,解决实际问题。学生在不断反思中生成知识和认知,锻炼了学生的反思和创造性思维。

 

专家评价:

 

成都市教科院罗炯彬:官丽老师的课堂节奏适当,思路清晰,目标明确。老师优美的教态和优秀的语言素质让人印象深刻。对语篇的挖掘有深度,对学生的引导有广度,活动有效度,参与有力度,开发了学生的思维,凸显了学生的主体思考。  

 

 

向彧(初二年级):《Non—fiction》

 

向彧老师授课的题目是《消失的蜜蜂》,这是一篇跨学科的科普文章,主题是人与自然。课型是翻转课外阅读,课堂活动形式是阅读圈,这个课堂形式很好地解决了传统阅读课参与度不高的问题。因初二年级学生的词汇量有限,以及综合阅读能力尚处在初级阶段,因此,向老师根据学情,带领学生一步一步地解读文本内容和分析文本特点,鼓励学生大胆发言,参与度几乎100%。同学们在课前认真阅读文本,完成导学案,锻炼了自我学习的能力,在课堂上通过小组合作的形式又锻炼了合作能力,老师让学生跳出文本思考问题,充分发表自己的意见,更锻炼了学生的反思和创新能力。因此,这节课较好地培养了学生的人文素养和探索精神。

 

 

专家评价:

 

天府新区教科院戴丽梅:第一,学生活动丰富,充分实践了阅读圈活动的教学优点。阅读圈活动最大的优点体现在小组内每个学习者的机会均等,角色分配多样。第二,学生训练有素,在这堂高效的课堂中,学生对老师和其他同学的问题能够快速而有效的反应,这是建立在平时课堂中师生,生生的良好配合。第三,学生的思维品质在这堂课中得到了很好的体现,包括:逻辑思维,批判性思维和创新性思维。同时戴丽梅老师还提到21世纪学生最应具备的四种学习能力,即Communication,Creativity,Critical thinking和Collaboration,这堂课也有非常好的体现。第四,该堂课从思维导图的初绘到后面的整理优化过程,都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主动性。




来源:成都实外西区  编辑:成都市实外西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