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版|English
 
>> 首页 >> 媒体西区 >> 文章正文
时代教育:2015年11月—肖校长(中外基础教育优势互补是一种趋势)
发表时间:2015-12-29 16:29:52 来源:成都实外(西区) 编辑:李永华
点击/评论:3510/0

 

 

 

 

 

 

中外基础教育优势互补是一种趋势

肖明华

今年暑假,英国广播公司(BBC)费大力气拍了一部纪录片《中国化的英国学校》,让英国学生进行一个月的“中国式教学”,并通过考试测验的方法来比较中英哪种教学方法更有效。BBC希望通过这个研究项目,探寻中国高质量的基础教育能否教好英国学生。其过程与结果,都引起了中英民众强烈的争议与反响。就个人的国际化教育探索与实践经验,中外基础教育优势互补是一种趋势。关于该部记录片,我们须以下“三观”去理性的思考和对待。

“接近事实本身”观教育表象

在很多人眼里,中国式教育被贴上了标签:学科课堂上,学生须遵守严格的纪律,沉闷而枯燥;教学过程中,注重程式化设计,忽视思维培养;考核结果上,唯分数论,学业压力过大;在教育生活里,过分强调师道尊严和服从权威……中国的基础教育,甚至被人为地修饰为“高考加工厂”、“机器人模式”。“读书”本身也被扭曲,比如考试考什么就给学生教什么,最终让学校沦为了听课、做题、考试的监狱,学生自主学习能力下降。到毕业之后没有了考试,他们也失去了继续学习的动力。

从记录片中,我们也看到了“中式教育”的深深印迹。比如,上课言语交流的古板僵硬,师生之间缺乏人性化沟通;注重语法等基础知识的掌握,学习内容偏多偏难;教学目标盯死在应对各类考试和升学评比上。由此,出现“英国学生不遵守基本的课堂纪律,并且在课上吃东西、化妆,几乎让中国教师崩溃”、“让学生自己证明毕达哥拉斯定理,但学生认为证明这个并没有用,会用就可以了”等教育现象就不足为奇了。当然,也有不少人质疑,所谓的“中式教育”,是完全由英国的电视台来规定,并不是我们基础教育的本来面目。

事实上,中国学生的书本知识普遍较外国学生丰富,但从可持续发展来看,应用和创新等能力比不上先进国家学生。原因在于中国学生的培养是采取基础理论、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教学模式。而外国学生的培养除了采取基础理论、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教学外,更重视创造性思维与完整能力的培养。

“动物分类游戏”观文化差异

心理测验者给儿童看三幅画,青草、公鸡和牛,然后要求受试儿童把三幅画分成两类。大部分中国儿童把青草和牛分在同一类,把鸡放在另一类;而美国儿童则把牛和鸡放在同一类,将青草归另类。为什么会这样呢?中国儿童习惯按事物之间关系来划分事物的类别;而美国儿童则喜欢把事物归入到它们作为“实体”各自所属的范畴,牛和鸡是动物,而青草是植物。

儿童思维方式表现出来的重大差异在于,中国儿童先看到的是关系,然后才是被关系联系在一起的实体;美国儿童则先看到了实体,而后才是构建起实体之间的关系。受试者都是儿童,他们还不知道动物植物范畴内部知识,也不知道“牛吃草”这类关系的科学道理。那么他们的这种思维方式从何而来呢?儿童们在以往的交往中习惯了这种特定的社会思维方式,这种思维方式主要是受文化教育以及家庭、社会环境影响的。

思维的差异,是文化的差异,同时也是社会的差异。2011年,我看过另一部纪录片,《两百万分钟考察中美印教育差异》。“断铅笔制作组”历时近20个月跟踪对比拍摄美国、中国和印度各2位、共计6位高中毕业生的学习和生活,探讨三个国家高中生的学习状态以及教育观念上的差异。通过比较他们看到,中国孩子花在学业上的时间几乎是美国孩子的两倍,而印度孩子居中。中、印孩子因为想摆脱贫穷,对学业更投入和刻苦,对理工、科技也更有热情和驱动力。无论从打扮,谈吐还是人际交往,美国学生高一截。印度学生比较悲情,早早就把自己钉在一个轨道上走完人生。就个人目标确定来看,美国孩子引领自己,中国孩子跟随别人,印度孩子自己找乐。就教育目标来看,西方教育在培养个性,东方教育在筛选精英。

“尊重求同存异”观优势互补

中西方的社会体制,经济制度差异所致。亚洲的孩子虽然刻苦,学习的时间较长,但是对于整个的人生规划和社会的了解,并没有西方学生长远和完善。西方孩子除在学习上之外的内容,较早的接触社会,开始打工,兼职,有更多的时间了解和挖掘自己的特长兴趣,开始自己的职业规划,这个是亚洲孩子所不及的。

东、西方文化冲突导致的思维差异,从各自文字产生的那一刻起就天然存在。但是人们有理由相信,在全球一体化步伐越来越快的新时代,全球性的跨文化、跨领域、跨学科的协作必将更加凸现出来。面对日益激烈的竞争环境,需要怎样的方法、想法和眼界才能跳出东西方各自的思维定式?已经引起了地球人的高度关注。国与国之间的交流跟人与人之间交往的道理是一致的,都不应该从非黑即白的对错出发,而是彼此尊重差异、相互取长补短。基于此,我觉得我们的社会、学校、家长等在培养孩子的思维时不妨灌输一点西方人“同”中求“异”的思维方式,这对孩子今后形成“多维思维”大有益处。

中外基础教育优势互补是一种趋势。我们需要做的是如何将国外教育的长处学到手,同时改进我们自己的教育缺陷。未来教育,是培养想象力和创造力的教育。在全球视野下,如何应该探索国际化人才的核心素养和培养路径?

成都市实验外国语学校(西区)也一直在积极探寻和坚定实践,并与5个国家的9所中学建立了国际友好合作学校,并从以下八个方面追求基础教育国际化的求同存异与优势互补:一是培养国际化人才必备的外语交际能力和国际化视野;二是以阅读、写作、演讲培育人文精神;三是以批判、反思、创造树立科学精神;四是以语言为工具,探索特色化外语教育模式;五是以素养为追求,在中外教育比较研究中发展;六是以思想为内核,将国际教育的智慧元素融入课程;七是以文化为灵魂:民族情怀与世界眼光兼容并蓄;八是借鉴西方成功教育经验,推进绅士淑女教育。

 

 

 

 

 

 

 



来源:成都实外(西区)  编辑:李永华
 
COPYRIGHT 2007 成都市实外西区学校版权所有 成都市实外西区学校8211联合设计制作
地址:四川省成都市天府新区万安街道麓山大道二段301号 邮政编码:610213
Email:xiquzp@163.com 联系电话:028-61909605